[摘要]
目的 探讨肝病终末期模型(MELD)评分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其对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治的31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随访1年,根据是否出现心源性再住院或死亡,分为非事件组(189例)和事件组(129例),重点比较以上2组患者的资料差异,分析MELD评分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和其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着MELD评分升高而增加,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MELD评分升高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事件组同型半胱氨酸、NT-proBNP、C反应蛋白水平、LVEDD及MELD评分明显高于/大于非事件组,而白蛋白水平及LVEF明显低于非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ELD评分与NT-proBNP水平及LVEDD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0.375、0.403),与LVEDD的正相关性强于NT-proBNP,与LVEF有一定的负相关性(r=-0.392)(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LD评分升高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相关因素中最强的因素(比值比=6.557,95%置信区间:3.082~26.841,P=0.004)。MELD评分预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截断值为17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61,特异度为61.5%,敏感度为80.3%,预测价值优于NT-proBNP及LVEF(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0.682)。结论 MELD评分升高是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心力衰竭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